這陣子樂小妞開始有黏媽媽我黏得緊的轉變
和之前可以自己玩+亂走的情況整個不相同!
尤其是這三天的墾丁假期回來後~愈覺得明顯!
前晚阿嬤七點半打來~問我們幾點到家?
阿公得知我們約半小時後就會到,
馬上帶著酷小馬外出散步兼等我們回來!
遠遠我和點拔從車裡見到阿公的身影~就知道阿公想樂樂想得急~
迫不及待下樓來迎接!
(不然平日八點,阿公都在看連續劇…哪有閒情下樓散步呢)
點拔還故意問阿公:怎麼會想到「這時」帶酷馬下樓尿尿?
阿公笑笑不好意思的用台語說…
啊就你們打電話說要到了…我就帶酷馬下來車庫等丫
不過阿公的愛孫小樂可完全辜負了阿公急於見她的心意
不但大哭不給抱,還直哭喊著要『媽~~~~咪~~~~~』!
場面真的頓時給他尷尬了起來!
當然,我們不是那種樂樂一哭就馬上抱回來的爸媽
尤其是點拔~反而覺得要哭就哭丫
但阿公卻是捨不得孫子哭的阿公啊~
所以阿公想秀秀小樂想抱…卻又捨不得樂哭~
只好一直開玩笑的說,
『才出去企投三天,就不認得阿公了哦!阿公也要哭哭了~~~~~』
(不過小樂並沒有因為阿公假哭哭而停止她的眼淚~)
後來阿嬤也捨不得樂小妞一直哭喊著媽~直叫我們快帶回家去休息
一到家,我想放下懷裡的樂樂去開燈~
小樂卻也大哭「媽咪、媽咪~~~~的叫個不停」
還快走追來抱大腿~~~~~(是的,是快走ING,因為樂還不會跑!)
點拔卻在樂身後對著我大笑…
『妳慘了妳慘了!!』 (意指我要被樂樂黏不停了)
雖然坦白說~我很愛聽樂樂叫『媽咪』的聲音~
甜甜柔柔又是只叫我的專屬聲音~
但這一二天只要我一離開樂的視線
原本可愛的聲音馬上夾雜了些「準備要啜泣」的哭音~
頓時覺得~啊我只不過去上個廁所或去廚房倒個水丫~有這麼嚴重嗎?
今早上網查詢一下,才發現『原來如此丫』
幼兒在一歲以前會以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,一直到一歲時,才慢慢發展出自我的概念,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。對這個發現,他會有兩種混合的心理反應。一種是焦慮:和媽媽分離成兩個不同個體的焦慮。所以,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的黏人,沒看到媽媽就哭鬧。主要是因為他害怕,不知所措。另一種心理是對自己感到驕傲。學會走路,讓他活動空間變廣、加高;好奇心的驅使(智力發展上的一種渴求),讓他會想去探索四周的環境。這個探索的行為,因為沒有足夠的智力來幫忙做安全或是非判斷,常常惹得父母又驚又怕,又氣又惱。
文/陳姝伶、余怡菁
內文摘錄自/《教出這樣的好孩子─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》,天下文化出版
所以看完了這段,我想小樂這時應該是覺得有「焦慮」的現象產生
明明之前媽媽走到哪都帶著我…怎麼現在媽媽去哪裡我都不知道?
讓我一個人待在這裡?或把我交給其他人抱?
很多媽媽有分享…此階段也是過渡期!
有的BABY從小就會有此情況~有的則像小樂,會忽然有轉變!
但我想,這幾天多『告知』小樂…媽媽我要去哪裡…是有必要的!
如:媽咪我要去廚房喝水嚕,等媽咪一下唷!
媽咪肚子痛,要去上廁所…妳在這裡玩,等媽咪來~好嗎
爸比在這裡和妳一起玩,媽咪去收衣服~好嗎?
讓小樂比較不會常有害怕或焦慮的感受出現~
也許此「黏媽咪」的情況很快就會過去嚕!
昨早與今早,阿公準備八點來帶小樂~
剛開始小樂也會有點抗據!但至少已不會大哭~
阿公也和小樂說~
『媽咪去上班,晚上再回來吃晚飯,
那我們也去上班,一同等媽咪回來好不好?』
小樂聽了後,會舉起手~揮手和我說『拜拜』~
很感謝阿公與阿嬤對於小樂的『不一樣』都沒有太多的責備
反倒是多了份耐心
也會配合我們,讓小樂慢慢去習慣!
文中的照片,是樂樂這陣子很愛玩的一種積木玩具
一歲前也會拿起來,不會自己洞對洞的放回去~
現在則比較會了唷~
但對於一次要放三個角的三角型的型狀仍比較不熟練~
因為要喬一下小圓孔才行!
通常比較愛玩一個洞(圓型)及二個洞(長方型)
因為成就感比較大!(哈)